近期,资环学院教授王明玉团队基于数字仿真与机器学习在复杂条件下地下水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土气界面挥发扩散通量及环境风险精准高效预测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提出复杂条件VOCs土气界面通量与环境风险精准高效预测模式及典型通用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以 “Machine Learning-Enhanced Prediction for Soil-to-Air VOC Emiss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Pertaining Contaminated Fractured Aquifers”为题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该工作可为众多地下水-土壤-大气污染系统的高效理及真正实现风险优化管控奠定必要量化基础。
复杂裂隙化介质或裂隙化基岩(可包括溶隙化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上为土壤下覆裂隙化基岩是较多VOCs污染区的岩土结构类型。如何精准高效地预测这类复杂地下水系统中多相态VOCs的环境污染演化并快速可靠诊断其挥发扩散地表导致大气环境的影响与危害,是一重要环境难题。为避免复杂数值建模与应用的计算负荷高、运算时间长、预测可靠难及不确定性精准量化难等问题,基于集成建模方法,融合典型概念模型特征条件框架、正交试验、典型情景数值模拟、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综合考虑地下水 VOCs 的不同驱动机制及迁移转化过程,识别出影响土-气界面污染物地表扩散通量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了数据增强统计替代模型,并据此基于统计替代模型并突出数据增强与采样融合进一步有效构建出可靠环境风险机器学习智能诊断模型。研究这表明,通过统计替代模型数据强化与采样融合,能有效提高机器学习建模预测精度,解决了复杂数值模拟在生成大规模数据集方面的局限性。同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主控因子的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与全因子模型相当,这可为模型广泛的快捷高效预测实际应用提供更加有力支持。
这项研究建立的一套量化模型能够准确快速预测VOCs地表通量,并对环境风险进行可靠快捷分类。研究发现,典型条件下短期内裂隙化介质中地下水VOCs挥发扩散土-气界面污染物通量较易导致近地表大气VOCs浓度超标,对此在污染风险管控中应给予高度关注。研究不仅构建出满足给定典型条件框架下各不同场景皆可应用的土-气界面VOCs通量高效通用预测模型及大气环境风险可靠快捷诊断通用模型,同时对于其他典型条件下类似的精准高效预测或量化模型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综合建模模式与方法。
这一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联合资助。该项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在ACS国际著名环境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国科大资环学院博士研究生何天煜为本文第一作者,国科大博士生导师王明玉教授与国科大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曲辞晓博士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