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叶韵实践团赴北京栖湖物业开展雁栖湖落叶资源化利用路径调研

  • 文/刘桂莹 图/刘桂莹、蔡清贺
  • 日期:2025-04-26
  • 62

   为深化有机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推动绿色校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2025年4月9日上午8时,中国科学院大学京华叶韵实践团前往北京栖湖物业有限管理公司开展专题调研。实践团聚焦雁栖湖景区落叶处理现状与技术瓶颈,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考察,系统梳理园区有机废弃物管理模式,探索生态治理与高校科研结合的创新路径。

实践团调研合影

   技术负责人介绍,园区落叶主要来源于阔叶、针叶及地被植物,处理量随季节波动显著。夏季以草皮废弃物为主,秋冬季落叶量大幅增加,当前处理方式涵盖自然返田、养殖利用、粉碎堆肥及填埋等多种途径。其中,养殖消纳与堆肥还田成为主要方向,既为园区畜牧提供饲料,又通过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然而,季节性差异导致部分落叶因处理能力受限需采取填埋措施,资源化利用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实践团座谈会交流

   谈及治理难点,技术负责人指出,园区地形复杂、植被分布零散,加之雨雪天气影响,落叶清理难度较大。对此,物业公司创新采用动态分区管理策略,在游客密集区域优先实施机械化清扫,生态保育区则通过原位降解技术加速自然循环。尽管资源化利用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但其生态价值显著,不仅减少化肥依赖,还降低了火灾与安全隐患。

负责人介绍园区情况

   座谈会后,实践团深入雁栖湖景区,实地观摩落叶处理全流程。在园林机械作业区,一台大型粉碎机正将枯枝转化为细腻木屑。技术员介绍,粉碎后的木屑可直接覆盖于树木根部,既能保持土壤湿度,又能缓慢释放养分,替代传统有机肥。实践团成员仔细观察设备运作,询问木屑降解周期与养分释放规律,技术员通过现场演示解答疑问,并展示微生物菌剂对降解效率的提升作用。行至景区西侧坡地,工人正采用专用工具清理落叶。陡峭地形限制了机械化作业,人工清扫与气动破碎结合成为主要手段。技术员解释,此类区域需分阶段处理:表层落叶快速收集,中层枝干就地破碎,底层腐殖质通过微生物活化加速转化。实践团成员结合观察提出建议,认为引入智能设备辅助定位与人力调度,或可进一步优化作业效率。

实践团成员观察粉碎机作业流程

   落叶无言,生态有声。京华叶韵实践团以雁栖湖为样本,探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路径,既为高校社会实践注入科研深度,也为城市生态治理提供了“高校智慧”。随着专业化队伍与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雁栖湖畔的片片落叶,终将成为滋养绿水青山的金色纽带。在科技与人文的交织中,片片落叶不再是无用负担,而是滋养土地的绿色养分。随着高校智慧与社会力量的持续注入,这条生态治理之路必将越走越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书写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