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学院金秋中小学科技节科学展演活动圆满结束

  • 文/张伯骏 图/资环学院科普团成员
  • 日期:2024-11-13
  • 213

   10月12日-11月10日期间,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春分工程”科普团队(下称 “资环学院科普团”)成员先后前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怀柔区庙城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顶秀美泉小镇参与金秋中小学科技节科学展演活动,以摊位为载体,采用“演示/动手实验+科普宣讲”的展演形式,围绕“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小小航天工程师:卫星设计与组装”等8个主题,累计开设展项14项,共有35人次科普团成员参与,每场科学展演活动均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响应和热烈反馈,取得了显著的科普成效。


资环学院科普团在国科大附中留影


“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与“小小航天工程师:卫星设计与组装”两个展项活动剪影

   “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展项中科普团成员巧妙设置了模拟三种地表状况的对照组,耐心指导同学们模拟降水并收集流失的水土,通过观察不同对照组的流失水土量来了解降水、坡度与植被覆盖等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充分展现了学科特色,激发了在场学生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小小航天工程师:卫星设计与组装”展项中,同学们通过动手制作卫星模型,深入了解卫星的奇妙世界,在制作过程中,科普团成员逐一介绍了卫星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生们参与此摊位的热情高涨,极大地增强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绿色能源,风光无限”和“五颜六色的白光”两个展项活动剪影

   “绿色能源,风光无限”展项中,通过风力发电使灯泡发光、太阳能发电使风车转动和灯泡发光三个简易实验装置,配合科普团成员生动细致的讲解,带领同学们了解了风能、光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在电力领域的无限潜力,也积极倡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小小践行者;“五颜六色的白光”展项中,同学们使用三棱镜来分散手电筒发出的白光,了解了白光是混合光的事实以及光的色散现象,科普团成员通过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原色光片与手电筒结合,组合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加深了同学们对加法混色原理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对于光学的浓厚兴趣。


“静电章鱼”和“火山大爆发—神奇的酸碱魔法” 两个展项活动剪影

   “静电章鱼”展项中,同学们使用羊毛布对魔法塑料丝和塑料管进行摩擦,随后将塑料丝靠近塑料管,一只只“魔法”章鱼便显现出来,科普团成员对其原理开展了细致讲解,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大家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意识;“火山大爆发—神奇的酸碱魔法”展项中,科普团成员使用小苏打和白醋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泡和泡沫,为了增强视觉效果,还加入一些食用色素与少量洗衣液,不仅展示了酸碱中和的基本原理,还模拟了火山喷发时岩浆和气体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的壮观景象,激发了大家对于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空气炮”和“神秘的法老之蛇” 两个展项活动剪影

   “空气炮”展项中,科普团成员邀请同学们利用空气炮击倒纸杯,感受其力量,同时也利用带有颜色的烟雾将空气炮的“炮弹”形状具象化,使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在欢声笑语中轻松地掌握了空气压力等物理知识。“神秘的法老之蛇”展项中,在科普团成员的安全操作下,酒精被点燃。随后,糖和小苏打混合物开始起泡并变黑,一条“黑蛇”缓慢生长而出。随后的讲解揭开了“法老之蛇”的神秘面纱,其主要成分为碳,是糖的燃烧产物,同时成员们生动解释了小苏打受热分解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是法老之蛇不断“生长”的原因,激发起同学们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热情。

   一场场科技节活动有序开展,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与肯定。通过这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资环学院科普团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孩子们在享受科学乐趣的同时,也坚定了走向科学殿堂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