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工程野外实习》首次开课

  • 张贞莹
  • 日期:2024-07-15
  • 882

       2024年7月8日-7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工程野外实习》首次开课!该课程分为地理工程概览、典型资源工程-南水北调、典型社会工程-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典型环境工程-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过程、典型生态工程-千年秀林建设五个模块,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带领同学们走进野外实地考察。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院与资源研究所宋献方研究员和杨丽虎高级工程师,来自地理所、空天院、沈阳生态所、成都山地所、华南植物园等多个单位的15名2023级研究生来此实践学习。

       7月8日下午,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崇陵山地流域生态水文观测基地,这是这门实践课程的第一站。首先,宋献方老师对课程和观测基地进行了介绍,他提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3年与河北省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合作,在崇陵流域联合建立了实验基地,以此建立研究北方地区水文和水资源问题的研究平台。接下来,宋献方老师和杨丽虎老师基于该实验基地一一讲授了实验观测方法与技术,并结合现场仪器设备讲解了仪器运作的原理、日常维护等注意事项,他们针对实验基地的自动气象站、涡度相关与通量观测系统、地表水观测系统、自记雨量计、雨水采集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势传感器(电测负压计)、树干茎流计、数据采集系统等多种仪器进行了详细介绍。

图1 宋献方研究员作课程介绍

图2 崇陵山地流域生态水文观测基地参观学习

       7月9日上午,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漕河渡漕参观学习典型资源工程-南水北调,这是这门实践课程的第二站。在这里,宋献方老师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概览介绍,尤其对中线工程及中线工程中的主要水利枢和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水资源效益、能源效益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讲解。一线工作人员对漕河渡槽水量输送、资源调配等信息,漕河渡槽工程如何开展运行管理、水质保护、生态补水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同学们现场参观了漕河渡槽工程,现场讲授与实地参观的方式使得同学们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图3 典型资源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参观学习

       7月10日,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雄安新区学习典型社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雄安新区,参观学习了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展示中心、雄安新区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雄安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雄安新区科创中心。

       同学们于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学习了新区规划方案,主体功能区分布特征,未来城市发展格局与基础设施建设,在这里,他们重点了解了雄安新区启动区建设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方案。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展示了新区智慧交通系统、数字交通智能运营中心、全息场景交通管理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等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展示了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科技园给予企业的科创服务功能等。科创中心展示了雄安新区科技项目转化过程,介绍了已入驻雄安新区的科技创新团队及其成果,主要的企业及其科技创新成果内容。在雄安新区一整天的参观学习与现场交流,让大家亲身见识到了雄安新区的科技化与智能化,感受到了新区的蓬勃发展与建设,“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妙不可言、心向往之”。

图4 典型社会工程-雄安新区参观学习

       7月11日,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白洋淀学习典型环境工程——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上午大家前往白洋淀西侧的白洋淀长廊,对白洋淀的环境现状有了真切的认知,实地了解了白洋淀水生生态系统,重点了解了白洋淀水质、水生生物种类、沿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下午老师同学们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一线工作人员座谈交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为大家介绍了近年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修复过程,长期环境保护采取的方案,并介绍了在多种举措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雄安新区自成立以来,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提升至Ⅲ类,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最后,每一位同学都结合自己的专业与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一线工作人员针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智能监测、洪涝灾害防治、遥感解译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交流与沟通。

图5 典型环境工程-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过程参观学习

        7月12日上午,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全体师生抵达千年秀林参观学习典型生态工程——千年秀林建设,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大家重点学习了千年秀林重要生态缓冲区的建设。千年秀林是未来雄安新区城市组团和版块之间的重要生态缓冲区。同学们参观了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生态林区,沿林区步道了解了林区主要的树种,探讨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树木健康生长与生态效应。大家了解到目前千年秀林目前规模达到了78万亩,千年秀林树上都有二维码标牌,记录了树种、产地、生长信息等,信息汇总后形成了林区生态管理信息系统。之后,全体师生前往雄安创新研究院智慧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观测实验基地参观学习。雄安创新研究院的于一雷研究员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试验站的建设背景、整体布局和相关的研究内容等,让大家现场参观了智慧农机、农田试验、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6 典型生态工程-千年秀林生态缓冲区参观学习

      《地理工程野外实习》课程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走进野外实地考察,旨在拓宽同学们视野,激发对地理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兴趣,培养锻炼科学思考的能力,为科研探索和研究提供可选择的方向。通过本门课程的实地学习以及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学生们受益匪浅,满足了强烈的求知欲,对地理工程的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典型资源工程、典型社会工程、典型环境工程、典型生态工程有了深入了解,相信在未来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他们将会结合本次所学所得付诸于行动,积极参与未来的科研工作和创新活动,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