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资源与环境学院810党支部开展“重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学习教育活动,专题学习党章。党支部书记崔昊天主持会议,支部全体党员参与会议。
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守的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规范全党行为的总规则。各项准则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为党员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
会议首先由第一党小组的同志带领全体成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重点对党章总纲部分进行了学习讨论。党小组组长李浩认为党章总纲,反映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论、路线、方针明确,党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基石。党小组内其他同志分别从党章的历史、十八大对党章的修订以及自己对党章的学习认识等几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环节,大家表示党章具有深刻的内涵,要不断加强学习,并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坚守党章,确保学习效果,切实做到入脑入心,学有所得,在正确方向指引下做合格党员。会议最后,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郑重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学习,支部全体党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党员积极投入到学习教育当中,进一步提升尊崇党章党规、敬畏党章党规、遵守党章党规的思想自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是一所以"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为校训、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大学。国科大坚持以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国科大的办学模式、学科建设等工作,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ESI数据显示国科大全球排名32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在 ESI 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的环境/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跻身 ESI 前万分之一行列。全国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资环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三个学科两轮评估均被评为A+,位列国内同行前2%。
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环保”)是中科院国科控股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1175)。公司率先创新建立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主体,协同处置餐厨废弃物、污泥、医疗废物等多种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以“热电联产”模式向周边工业企业提供供热服务。公司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的生态环保战略,致力于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可行技术(BAT)和最佳环境实践(BEP),目标发展成为“科技改变环境”的卓越企业。为了支持国科大的科教事业,促进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发展,中科环保向国科大捐赠50万元人民币,设立“中科环保双碳科创奖学金”,该奖学金定向奖励资环学院环境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优秀本科生,致力于推动资源与环境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3年5月5日,“中科环保双碳科创奖学金”捐赠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举行。中科环保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栗博,副总经理陈晓云,总工程师韩志明,财务总监庄五营,董事会秘书王建强与国科大本科部部长燕敦验、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硕、资环学院副院长刘文彬等出席了签约仪式。捐赠仪式会场
国科大资环学院副院长刘文彬主持捐赠仪式,并介绍了资环学院学科建设及本科生培养等情况。他对中科环保的捐赠表示感谢,期待双方未来在环保领域产学研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刘文彬主持捐赠仪式
赵硕秘书长代表国科大基金会致辞,从国科大基金会发展历程、典型案例等角度出发,介绍了国科大教育基金会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希望未来能够与中科环保有更多深入合作,期待“中科环保双碳科创奖学金”能够为国科大教学体系和学生成长赋能。赵硕致辞
栗博董事长代表中科环保发言,详细介绍了中科环保的基本情况,并强调作为科学院控股企业,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和研发投入,希望以此次捐赠为起点,在人才培养、联合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加强与国科大的合作。同时,他也期待中科环保未来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国家的碧水蓝天贡献力量。栗博讲话
燕敦验部长代表本科部介绍了国科大本科人才培养情况。他从本科生招生、培养体系、本科生科研成果及毕业生去向等多个角度,展示了国科大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接着,他以洛克菲勒创办协和医学院为例,强调了财富投入教育,培养大量人才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最后,他对栗博董事长及团队的教育情怀表示赞赏,由衷感谢中科环保对国科大本科生培养的大力支持。燕敦验讲话
仪式最后,中科环保栗博董事长与国科大基金会赵硕秘书长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捐赠协议,赵硕秘书长向栗博董事长颁发捐赠证书。颁发捐赠证书
捐赠仪式合影
相信在国科大、资环学院、中科环保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关注下,资环学院承办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子将不负重托,不负期许,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传承老一辈科学家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培育“博学笃志”的价值追求,涵养“格物明德”的人格气质,敢为人先、勇攀高峰,向着科学之巅奋勇前进,喊出“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的时代强音。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校发本科字[2021]90号)(附件1)和《关于做好202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年度推免工作领导小组(附件2)指导下,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附件3),并制定《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附件4),开展本院2019级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推荐工作。
一、学生自愿申报
凡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规定之基本条件的学生,请于2022年9月8日17:00PM前向学院本科事务主管提交申请材料,并保证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
1.申请材料
(1)《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申请审批表》(附件5)。(注:表格中大学期间主要获奖情况和大学期间主要表现栏数目不够可另加,请注意排版美观;最终表格不可超过两页;表格双面打印且需本人签字)
(2)成绩单需提供大学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成绩(学校本科部出具并加盖公章,如截止时间前来不及开具,可从SEP系统中复制出打印,待开具加盖公章的版本后重新提交替换)。
(3)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4)其他《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申请审批表》中所填事项的证明材料,包括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复印件(奖学金、科研竞赛等)、大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证明(论文首页,包含标题、作者、杂志名称等信息)等。
(5)承诺书(附件6)
2.材料提交方式
所有申请材料需分别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两份)给资源与环境学院本科事务主管;全部申请人需将电子版申请材料打包为一个压缩文件,且命名为“姓名-专业-推免申报材料”。
二、考核
目前学校尚未下达我院推免指标,先进行学生自愿申报、提交材料,待推免指标确定后,学院按照实施细则开展推荐工作确定学生综合排名。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审核报名学生资格及报名材料,再结合学院名额及学生综合排名情况确定推荐名单。为体现选拔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学院分专业统一进行一轮资料审核,不再考虑后期增补,请同学们不要错过本轮。
三、学院本科事务主管联系方式
联系人: 任伟珊
电子信箱: 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办公地址: 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综合楼406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2年9月8日
6月15日,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23 Annual Tables)发布,中科院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位列全球首位。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中国仅在一年内就实现大幅增长,2022年份额较前一年上升1/3。
此次最新的自然指数榜单是基于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展示了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科研产出的情况。该排行榜显示,中国科学院在全球科研机构综合排名中高居榜首,2022年的份额大幅领先于排名第2的美国哈佛大学以及排名第3的德国马普学会。中国科学院在地球与环境科学、化学和物理科学3个学科领域继续排名全球第一,在生命科学领域上升1位排名第4。
最新榜单显示,以贡献份额(Share)衡量,中国对自然指数所覆盖的四大自然科学类别(地球和环境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总体研究贡献,首度超越美国,升至世界第一。高质量科研产出居前十位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与2021年相比,中国的调整后份额增长了21.4%,在年度榜单前十国家中增幅最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已连续十一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
自然指数是一个体现机构科研表现的指标,主要采用论文数和份额两种科研产出计算标准。它通过包括了作者单位信息和机构关系的数据库,追踪发表在146种高质量自然科学和卫生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自然指数提供机构和国家层面上所发表论文的绝对计数和分数式计数,可显示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的情况。
2023自然指数年度(2022.1.1—2022.12.31)地球与环境科学榜单全球TOP100,分别如下:
数据来源:
https://www.cas.cn/cm/202306/t20230619_4897937.shtml?from=timeline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专业理论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科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环境科学专业2016级5名本科生在历经师生互选与论文选题审核、文献调研和计划制定、开题答辩(2019年12月30日)、中期进度简报(2020年4月5日)和不少于15周的毕业研究/设计与论文撰写工作(2019.12~2020.5)后,于远程以“科技云会”系统参加了2020年5月29日下午14:30~18:00组织的毕业论文视频答辩会议,答辩会议在资环学院承办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楼401会议室召开。答辩委员会所有专家均莅临该线下会场参与毕业论文材料审核和学生汇报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主席是资环学院院长江桂斌院士,委员有资环学院副院长张元勋教授、2016级科学家班主任张洪勋教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景传勇研究员和周群芳研究员和资环-农学院党委委员肖康副教授。根据学校本科部要求,资环学院姜小光教授担任本次答辩督导委员并在线下会场进行答辩过程程序与公平性监督;同时本科部丁云云副部长和毕设主管彭静老师亲临线下会场并全程参与和指导了学院第一届本科生的答辩工作。此外,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育处连静处长和教育主管周莹老师、资环学院本科事务主管任伟珊老师也参加了本次答辩。本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郝郑平教授(线下)、张爱茜研究员(线下)和赵斌研究员(线上“科技云会”系统)亦出席答辩会。资环学院其他本科生也使用线上“科技云会”系统观摩了本次答辩。
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资环学院本科事务主管任伟珊首先从课程学习、论文查重、毕业论文导师评语及4位专家盲审意见等方面,就申请答辩的本科生的资格审核情况进行了介绍。答辩委员会主席江桂斌院士主持答辩工作,各答辩人依次(吕琳、陈语晴、冯显然、赵泽宇、王烨荣)就自己的工作进行了15分钟的汇报,评委老师在每位同学汇报完成后,对同学汇报过程及论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5~10分钟的提问,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论文改进意见。之后,答辩委员会经闭门会议表决并形成答辩决议,5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均获得了良好及以上的成绩,其中2位获得“优秀”。这一评价充分展现了疫情影响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自律性、自觉性和责任感。
答辩结束后,身处福建、辽宁、河南等祖国各地的5位同学均在摄像机前做了致谢感言,或长或短,拘谨或轻松,以自己的方式告别本科阶段学习。而这些感言,不禁让每位在座的老师热泪盈眶。本次答辩的顺利进行不仅意味着5位同学将顺利毕业,也同时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历史性时刻——第一届本科生培养任务即将完成!学院将告别仅有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过去,迎来建立完整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链条的明天。
共同走过的四年,同学和老师一起面对过许多现实难题,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无到有建立了本科教学实验室,完成了科研体验和实践,在2019-2020学年整个春季学期无法返校的情况下交出了风格各异、极具特色的合格毕业论文。大家相互鼓励与支持,经历了太多太多,学院与同学们共同成长与进步,而如今再回望时全是满满幸福的回忆!借用毕业同学的一句话,正因为我们都“从未向困难低头”,所以我们能微笑着走出一个个低谷迎来今天的喜悦。感谢同学们对学院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而自信、自强与坚持不懈也是学院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的品质。
很幸运,在你们最美的年华与你们相遇。如今你们即将再次扬帆起航,愿每位学院的孩子都前程似锦!愿大家都能一帆风顺!即便将来再次面对挫折,唯愿你能汲取力量、勇气百倍,坦然走过荆棘丛,欣赏风雨后的彩虹!
答辩学生与参会教师的一张特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