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探访孔孟故里,助力两创发展

  • 文/纪乾伟  图/李皓文
  • Published: 2023-02-15
  • 1740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曲阜“三孔”以及邹城“两孟”开展调研考察,了解当地文化旅游发展及儒家文化发扬情况。

      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因孔子的圣名享誉全球,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其文化积淀丰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物珍藏丰富,且极具科学艺术价值。2000多年前,孔子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此后中国历史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

      实践队员依次参观了孔府、孔庙,深刻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孔庙景区出口外,街道两侧的摊位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根据队员观察发现,商品涵盖书法字画、木雕石刻、文创产品、特色小吃等各个类别,展现了当地的文旅特色及三孔的文化内涵,基本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和饮食需求。“印者,信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众多商品中,小小印章广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发展较好,但疫情也一度导致游客数量剧减,对当地文旅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景区关闭,也使得依靠客流量而生存的小店面临停业危机。如何面对困境、打造新的发展模式成为景区门店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对此,实践队员在其中一家印章篆刻店铺进行采访,手艺人刘师傅答道:“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候,政府直接减免了三个月房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切断经济来源的门店减轻负担。对于店铺未来的发展问题,刘师傅表示,“考虑尝试过线上淘宝经营,但由于操作繁琐、费用冗杂、盈利微薄、在线时间长等问题只好作罢。”如何助力各小本经营的店主顺应时代发展、完成经营模式转型的问题引人深思。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在前往孔林的路途中,实践队员发现沿途开业的店铺主要为餐饮类,如孔府饭店、孔府煎饼等,此外,以“尼山砚、名人字画”为代表的文化类店铺较为常见,但也观察到大量摊位空余、店铺关门、店铺出租的现象。随着国家疫情政策放开,济宁市政府相继发布景区免门票通知,游客量大幅增加,对济宁市的文旅产业回暖向好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当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邹城市,对孟府和孟庙景区进行参观调研。孟庙又称亚圣庙,是我国自古用以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府与孟庙毗邻,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府第,亦称“亚圣府”。在孟府的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山东大学等在此设置的教学科研基地——“习儒馆”。据了解,国家已将研学旅游纳入教育范畴,推动其快速发展。此外,队员们纷纷体验了“六艺”之一——射箭,深刻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文化是国家之基、民族之魂。本次探访孔孟故里的活动有效增进了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此外,通过调研考察,实践队员实地走访并考察文旅发展中的问题,为推动孔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