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方法B

  • Published: 2015-11-07
  • 4989

课程编号:811009Y    课  时:40     学  分:2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主讲教师:姜小光
英文名称:Remote Sensing:Principles and Methods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地理科学各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其它地学、环境、生物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遥感的基本原理与辐射传输过程,分析各类遥感系统的成像机理和数据特征,并根据遥感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及环境背景的复杂性,着重讨论遥感应用分析的多种研究方法与应用。通过教学与上机实验使学生系统掌握遥感应用分析的原理与方法,了解遥感学科的新进展,并培养与增进学生遥感应用分析的实际能力。
预修课程
遥感概论、地学基础
教  材
教 材:
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主要参考书:
1. Lillesand, T.M. & Kiefer R.W.,Remote Sensing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3rd ed.),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4.
2. [美]P.H. 斯韦恩,S.M. 戴维主编,遥感定量方法,科学出版社,北京,1984.
3. 张仁华,实验遥感模型及地面基础,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
4. 陈述彭、赵英时,遥感地学分析,测绘出版社,北京,1990.
5. 李小文等,多角度与热红外对地遥感,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6. 徐希孺,遥感物理,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
7. 梁顺林,定量遥感,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
8. 童庆禧、张兵、郑兰芬,高光谱遥感-原理、技术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梅安新等,遥感导论,高教出版社,2001
10. 戴昌达、姜小光、唐伶俐,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绪 论 遥感概念,遥感过程,遥感发展
第一章 遥感原理
遥感电磁辐射原理 —— 电磁辐射与度量、电磁辐射三定律;
电磁波与大气层的相互作用 —— 大气散射与吸收、大气效应与纠正;
电磁波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 反射(反射率—BRDF--反照率)、透射。
第二章 遥感数据源
遥感数据的特性 —— 空间、光谱、时间、辐射、角度分辨率 等;
遥感研究对象的特性 —— 空间分布 、地物波谱特征、时相变化。
第三章 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
成像原理;图像特征;高光谱遥感分析方法。
第四章 热红外遥感
热辐射原理 —— 黑体辐射、比辐射率、热辐射传输方程;
热作用与温度 —— 分子运动温度、辐射温度、亮度温度,地表真实温度反演;
热图像特征与解译 —— 物体的热学性质;。
第五章 微波遥感
微波遥感原理 —— 微波散射、雷达方程、多普勒效应;
雷达成像原理、雷达回波强度的影响因素;
雷达图像特征与解译。
第六章 遥感综合分析方法
地学相关分析法,指示标志分析法;
分层分类法:统计分析和可分性研究、 叠合光谱图、基于知识的分层分类;
变化检测方法:光谱类型特征分析、光谱变化向量分析、时序分析。
第七章 图像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方法 —— 空间配准、彩色技术、算术运算、图像变换;融合效果评价;应用实例 —— 遥感数据融合、遥感信息与地学信息融合。
第八章 遥感图像分析与实验
遥感图像分析 —— 图像识别与量测、图像分析与专题特征提取;
图像分类——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其他分类;误差和精度评价;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PCI)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 (略)
教师简介
姜小光老师,资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