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科院青年之声 资源与环境学院李通:海拔四千米的信念,我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科考之旅

  • 转自“中科院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
  • Published: 2020-06-01
  • 3252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器”和感应区, 独特的高寒草地资源是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的生态主体资源,是全球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也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陆地生态系统,更是广大生态学研究者的梦想之地。

  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高年级党支部书记、国科大在读博士生李通同学就是第二次青藏综合考察队川西北地区科考分队的一员。他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指示精神,以求真求实的科研态度、坚定不移的科学报国情怀向大家讲述了开展高寒草地资源科学考察的高原故事。李通,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寒草地可持续发展管理,现任学院高年级党支部书记。

  青藏高原,一个神秘而令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它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称。

  2019年7月31日,我作为第二次青藏综合考察队川西北地区科考分队的一员,第二次踏上了这片土地。我们此次参与的科考研究项目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研究项目专题——《草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畜牧业--草地生态系统类型、结构、生产力变化及驱动机制》。

  此次科考的主要任务是对川西北地区(若尔盖、壤塘、阿坝、红原、色达等)高寒草地资源和生产状况进行系统清查,构建科学的草地分类治理与管理模式,制订青藏高原生态草牧业可持续管理方案,同时,精确掌握草地生态系统变化趋势与关键影响因素,制订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战略和方案,为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全国乃至全球生计安全的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一路颠簸进藏区,半天行程山雨绕

  因为之前我有做过草地样方野外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心里就没怎么觉得此行取土和植物样品是件困难的事情。考虑到交通和物资准备问题,我们科考小分队一行12人从西宁驱车前往若尔盖地区,与当地的牧民向导集合商讨样方调查工作。从西宁的“自驾”就开始了高原之旅,有的队员是第一次走进高原,激动又快乐,紧张又兴奋,沿途是风光旖旎的高原景色,一眼望不到边的高原草地,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半睡半醒。差不多9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若尔盖县郎木寺镇,与当地的牧民向导会和。按照之前沟通的计划,也查看了天气预报,当晚队员们和牧民商讨了第二天的计划与行程,过程中大家认真听讲与记录,都非常期待第二天的样方植被调查工作和土壤样品采集工作。

  当晚我们睡在了当地牧人自家的客栈里,因为房间不足,我们第一次感受了10人间的“青旅”,还有女队员体验了当地独特的藏式床。可能队员大部分是第一次走上高原地区,略有水土不服,吃的食物不适应,半夜很多人都出现了拉肚子现象,后来一起谈论都有反应提到了这件事情。因为男队员住的屋子,厕所和房间中间还有十几米的距离,虽然是酷暑炎夏,但高原的晚上寒风依旧。由于住宿条件有限,洗漱的自来水也冰冷刺骨,更不能洗澡。其实,我也是半夜被疼痛叫醒多次去了厕所。凌晨4点钟,天空开始下雨,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除了身体疼痛外,还因突然的降雨变得紧张起来,因为我深知雨水浸湿后,植物样方调查工作难度加大,土壤样品质量也会严重下降,影响后期数据分析质量。

  回到床上,心里默默祈祷着“小雨一阵就好”,半睡半醒的到凌晨5点钟,我又起夜去外面上厕所,雨似乎小了些。回去看了眼手机,继续睡,早上被屋内的队员叫醒,“下雨了,我们怎么办?”我迅速穿好衣服走出去 看了一眼,雨越下越大,第一天就给了自己当头一棒,“毕竟出师不利”。但我知道我的心情会影响其他队员的心情,我就假装没事儿,正常招呼大家,让大家起床吃早餐,据客栈老板说“若尔盖县城的必经之路还在修路,限时封路,必须在8点钟前出发才能上路”,不然只能等到下午。担心等雨又会有封路危险,我们仍然原计划,这时候雨越下越大,果真7月8月份的天像娃娃的脸,在高原也不例外。我们就在瓢泼大雨中冒雨前往若尔盖县城入住,雨刷刷动着窗玻璃的声音随着车子的前进变得更加急促,可这丝毫没有影响队员的心情,大家在车内有说有笑,一路的笑声打破了雨声的扰动。到酒店简单安顿以后,让其他队员呆在酒店好好休息,我就和藏族小伙子,去了当地的林草局,开具了相应的科考证明,因为有中国科学院、省林草局的文件,再加上地方林草局的政府文件,对于接下来工作的开展会相对容易些。

若尔盖草原

看草挖土又滑坡,艰苦合作很快乐

  拉样地、登记信息、放样方框、拍照、写标签、认植物、取土样,大家按照分工有序进行起来。在这时,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取土壤样品中有一个要求:取7层5个重复的容重土,之前做过最多3层的,需要在主样地和辅助样地各设一个取样坑,大小为 1.5 m × 0.5 m × 1 m (长 × 宽×深),样坑的一端挖成台阶,另一侧剖面(1.5 m × 1 m)还要向阳以便于观察和拍照。第一工作量大,第二牧民不接受挖大坑破坏草地。于是,我们积极的让藏族小伙做通了牧民的工作,在与牧民的争吵中,我们拿出文件,边说利弊,边解释这次科考的重要性,一点点打消农牧户的顾虑。接着,男队员轮流挖剖面,有的队员没有干过这么苦力活,手立马起泡了,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而且有队员也主动轮流来做这个“苦力活”。

  接下来的工作我们也在间歇性阴雨连绵中度过,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若尔盖的山区高原奔波,记得在距离若尔盖县城130km辖曼乡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时,突然,天空下起了雨,我们就立即收拾整理物品,队员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已采样品整理好,只剩一个样方,说“等雨停后,再取样”,可队员们都不同意,坚决要做完再直接去下一个地点“躲雨”,大家齐心协力,你写我装,你挖土我筛土,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等我们收拾东西准备返程时,居然开始下冰雹,颗粒挺大,砸到地上“啪啪”响,虽然身上被淋湿了,但好在迅速完成了工作,没有赶上暴力的“冰雹”,我们就立即驱车转移到了另一个阵地“避雨”,开始了另一个地点的采样工作。

接下来的十几天,队员们紧张有序的按照计划书和科考要求在若尔盖、壤塘、阿坝地区进行样地调查,拉样地、登记信息、放样方框、拍照、写标签、认植物、取土样、挖土坑……这些基础的工作每天都在进行。

在川西北高原做野外工作,路上常遇到前一段路程下雨,下一段不下雨的事情,滑坡也是常有的事情,一路上我们就遇到3次,半路公路被阻断,虽然采样完成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在从壤塘前往阿坝的路上就十分坎坷、山路陡峭,在一条路上遇到2次突然的陡坡滑落,让我们胆战心惊。当晚9点多,我们抵达阿坝县城,我们吃了碗热乎乎牛肉面,才感觉整个人终于活了过来,缓解了道路上的紧张和饥饿,还有今日份挖完土时的疲惫。吃面的时候,我们说起了当时的经历,都感觉非常刺激,又是山路,又是滑坡,又是绕路,又是推车,可能是年轻,无所畏惧,感叹我们这些队员一起经过这次科考经历,也算是一起经过了生死,真的成了生死之交。

关爱藏族儿童,情暖雪域高原

  在科学考察与实地调研的途中,除完成基本科研数据收集外,我在沿途发现处于三江源区和川西北高原深处的游牧和半定居牧民有很多生活贫困的家庭,那里的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更没有良好的读书条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没有忘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所以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核心地位,沿岸牧民是参与主体,是草地资源利用的直接决策者,所以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关爱,就是对整个牧区未来的关爱,也是对牧民未来的关爱。于是,爱心助力的种子便在心中萌芽。

  调研回到学校后,我便主动联系藏区当地民政局,同时向学院党委说明了当地孩子们的情况申请号召党员同志开展定向募捐,得到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2019年11月8日,经学院党委积极筹措,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农学院党委、人文学院联合党委主办,由资环学院教工党支部、人文学院社科教工党支部、资环学院高年级党支部、现代农学院1903党支部、人文学院2019党支部、人文学院高年级硕士生党支部承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爱心捐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玉泉路校区、雁栖湖校区分别设置有捐赠点,一点一滴的爱心帮扶,汇聚成汪洋大海,传递国科大师生为藏区儿童的爱心筑梦情怀。棉被、棉衣、裤子、书籍、文具、背包、玩偶......满满40多个大箱子、七百多公斤的物品,承载着国科大师生们沉甸甸的爱。第一时间给高原深处的孩子送去,送去了冬日的温暖,阳光照耀,每一个人都是暖洋洋的,每一颗心都是甜滋滋的。

信念引领科研,党建助力成长

  现在回想,尽管综合科学考察一路充满未知,山路崎岖泥泞、颠簸不断、住宿环境不尽人意、饭菜口味参差不齐、手上磨泡、皮肤晒黑、还阴雨连绵、野狼出没,可队员们每天非常享受沐浴在高原暖阳中、旁边牛羊作伴、片片的高原草绿陪伴,一起欣赏那美美的高原落日,一起迎着朝阳工作到黄昏。虽然每天在流汗,在流血,但大家说说笑笑,没有一个人说过苦、说过累。从西宁出发的那一刻起,我们十几人就不约而同的达成了心中无言的约定:“既然选择了上高原就坚持到任务完成”。大家始终在坚持当初的约定,始终在科研道路上奋斗,始终相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正如国科大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中心王艳芬教授曾经给学生说过的那样,“当多年以后,回望自己的一生、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时,可以自豪的对别人讲,自己曾在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参与科研工作,是多么的荣幸、骄傲与兴奋!这是人生难得的一份宝贵财富,同学们一定珍惜学习机会,认真调查,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属于你们这一代的贡献”。我想,我和我们小分队的队员的想法是一样的,调研生态、取样试验、关注民生,我们深感使命光荣!更相信当我们在多年以后看到科考的文字、照片,回想起这段记忆的时候,大家都是热泪盈眶的,都是无愧于这个新时代!

  我想我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中的一支队伍。科学考察中的苦与乐也许只有自己真实的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才能真正的感触,我们这些普通和最基础的工作也许再平凡不过,但这却是整个科学进程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有幸和队员们一起参与了这次科考,让我领略了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美,感受了科学进步的苦与乐,体会了祖国藏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地理,也让我为内心科学梦想的前进坚守积蓄力量,更为坚定祖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不断努力坚定信心!始终做到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家国情怀去坚守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寄托,用永不停止的科研脚步践行 “不忘初心,献身科研,牢记使命,青春无悔”的铮铮誓言!

  感谢杂志编辑部的老师给予这样一个机会把我们的科考故事展现给大家,感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支持,感谢国科大生态系统生态学课题组给予的科研机会,感谢王艳芬老师和王静老师的精心指导,感谢2019年青藏科学考察川西北小分队队员和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感谢为藏区爱心捐赠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在科考路上一直支持鼓励的社会各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