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学院高年级第一、二、三党支部联合举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 文|车桂全、王聪、薛凯兵 图|赵挺
  • Published: 2021-10-28
  • 1740

  为了深入学习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研究生科技报国热情,10月28日上午,资环学院高年级第一、二、三党支部联合组织参观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的“两弹一星”纪念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志们依次参观了“两弹一星”事业展厅和“两弹一星”功勋人物展,并观看了“两弹一星”事业影片。在进去展厅之前,红砖瓦房仿佛带同志们回到了上个世纪那个艰苦朴素的年代,墙上的“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标语更是保留着那个年代的印记。在展厅里,同志们认真倾听讲解员讲述展厅里照片、文字资料以及模型背后的故事,从建国初期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撤走大批专家,到后来中央领导人的决策,人才队伍的组建,老一辈科学家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从一穷二白到成功,显示出这一切来之不易,这里面凝结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心血和汗水,这样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者不断砥砺前行。

  在功勋人物墙,同志们跟随讲解员仔细学习了23位功勋人物的伟大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于敏、郭永怀等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他们甘心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甚至自己已有建树的科学事业,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两弹一星”事业当中。“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在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老一辈科学家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华章。每位功勋人物的事迹都触动着年轻同志的内心,更加坚定了他们科技报国的决心。

 

同志们学习功勋人物事迹

  “两弹一星”事业影片将“两弹一星”的历史进程清晰地展现在同志们眼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在那火热的建设年代,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奇迹,也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永久镌刻在祖国大地上。

同志们认真观看“两弹一星”事业影片

  参观完“两弹一星”纪念馆,同志们感受颇深。刘强同志表示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的事迹中,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当代研究生,要努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做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筑梦人”。未能到现场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的同志们也不忘学习并发表学习感言,其中包括远在国外的祝新明、科研任务繁重的姚崇超和任红娜。祝新明同志表示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们为国家做贡献的伟大精神,让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的研究生们重新体会到了“强国一代有我在,科研报国我能行”的远大抱负。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于敏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是国家的脊梁,更是我们每个青年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姚崇超同志表示老一辈科学家坚守初心,淡泊名利,殚精竭虑,不懈奋斗,才使得我国国防事业日益壮大,我们必须铭记这段历史,传承他们的优良作风。任红娜同志表示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的意义不仅在于致敬为此奉献的功勋科学家,作为同样走在科研道路上的我们更要深刻体会“两弹一星”背后的精神,将其转化为我们科研道路上不断奋进的力量。
  高年级班团支部和部分群众也参与到本次党日活动中,通过对“两弹一星”事迹共同的追忆和对老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加强了党团的互动,也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在两弹一星精神的启迪下,同志们不禁一起喊出“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的口号。至此,此次党日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合影留念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志们的爱国情怀,更加深了同志们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时至今日,诞生于艰难困厄之中的“两弹一星”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并且处于不断充实、更新,创造的过程——这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鲜活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一代科研人员,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以国家需求为首要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解决目前国家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让祖国的科技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