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梦想的柔与刚 ——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有感

  • 810党支部-王飞鹏
  • 日期:2018-01-24
  • 6593

196011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战略导弹部队战斗力基本形成;

19641016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6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424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页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两弹一星”研制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没有外援、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9999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邓稼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今天,我们缅怀这一段求真求实的科技史诗,满怀崇敬地参观了位于雁栖湖畔的“两弹一星”纪念馆——一座其貌不扬,外形与尖端科技无甚关联,但却真正切切记载了我国尖端科技历史的破旧小瓦房。当一个个我国科研先锋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当两弹一星研究环境与巨大研究成果形成强烈对比,我的心情跌宕,难以平复。我感受到了科研梦想的柔与刚:科研梦想的柔是中国梦之柔,科研梦想的刚是中国意志的刚。

热爱祖国,实现民族复兴,深深铭刻在我们心底,流淌在血脉之中。这是一种柔性的精神力量,它会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不一而足。就科研工作而言,当年两弹一星元勋以及我国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们,都怀着同一个梦想从事我国自主科技研发工作,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现在,有多少卓越的科研工作者成绩显著但却默默无闻,甚至“有家不回”;而又有多少身影活跃在大众视界,声名显赫却实际碌碌无为。科研梦想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号召,将有共同理想的人士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协民族大力开创民族未来;是一种深沉的触动,是每一个毅力坚强、性格顽强的科研工作者心底的柔软。自觉深情不曾露,只因情深已入骨!

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当时国际形势复杂,国内也正处于经济低靡、科研基础薄弱的“文革”时期。而我国科研工作者却能克服种种现如今难以想象的研究条件障碍,且以相对美、苏、法等国较短的“两弹一星”研制时间和较低的研究投入完成既定研制目标。这无疑是世界科技史上的“科技奇迹”。这个“科技奇迹”的创造过程,也是中国科研工作者以及全体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工作中,自力更生、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态度的真实写照。科研梦想是一种大巧若拙的坚持,为了一个远大的梦想不畏牺牲,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时代体现;是一种即使深陷窘境也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的刚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发展之间内在的联系是什么?19783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是主义观点;198537日,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9月,他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一次提到:“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这大概就是我们都能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回答了。

从古至今,社会的发展都是基于人的发展。人完成了自省的过程,有了选择的权利和余地,社会就会迎来发展。从历史来看,当一种社会制度已经不符合社会需要,社会人就会选择一种更时代性的制度取代前一个;从经济发展来看,当一种服务的代价更低,社会人会选择这种更经济型的服务取代旧的。这中间的发展都在于社会人的自省自觉。在我看来,科研工作者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主要就体现在作用于人的自省自觉过程的程度上。从知识供给者的身份来看,科研工作者不间断的、科学合理的科研经历都是人类知识库的丰富和认知智慧触角的延伸。因为这是一种探索,难免出错。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秉持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强调科研过程的真实,坚持不造假,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应具备的文化自尊。从知识接受者的社会人身份来看,每一个前辈的研究经历,都将推进我们在探索的领域不断进步,不断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逐渐完成自身的自省自觉过程。人的“开智”达到了更高的程度,就能更清晰地辨别好坏是非,就会产生更有效的社会选择,社会就有了发展。这就是科研工作者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责任。“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科研与我国社会发展直接的联结。让我们骄傲的不仅仅是我国国防实力的增强,还有我国科研工作者不忘初心、纯粹进取的科研经历,为我国新时代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创了美好局面,留下了“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